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控制应急预案的通知 1.总则 1.1目的 为防止农业植物生物灾害的发生、蔓延及造成严重危害,确保在发生重大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应急控制措施,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做好农业植物生物灾害应急控制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及环境安全,保护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健全机制,依法行政。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控制工作,建立依法、科学的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控制机制,使生物灾害控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农业植物生物灾害应急控制工作,各县、乡政府按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负责做好农业植物生物灾害应急控制工作。 快速反应,分级控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控制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做好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根据农业植物生物灾害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方案。 加强研究,科学指导。要加强农业植物有害生物检疫、监测、预报及控制技术研究,科学指导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控制工作。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植物检疫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河南省植物检疫条例》和其他有关法规政策,并按国际植物保护及植物检疫有关协议、标准、原则进行编制。 I.4现状 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与黄淮平原接壤地带,又是南北气候过渡地带,跨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区,兼具南北之长,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多样,多种农业植物有害生物极易发生与产生危害。常见的有害生物达150多种,危害较重的有60多种,尤其是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小麦吸浆虫、粘虫、稻飞虱、甜菜夜蛾、土蝗、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来势猛、蔓延快、暴发频繁、危害严重。据统计,全市农业植物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1500—2000万亩次,每年因有害生物危害造成粮食损失8万吨,棉花300吨,油料1000吨,果类6000吨,蔬菜L万吨。1985年小麦,赤霉病暴发,损失小麦8万吨;1990年、2002年小麦条锈病大流行,损失小麦12万吨;1998年小麦纹枯病重发生,损失小麦4.8万吨,1999年甜菜夜蛾暴发危害,损失蔬菜250万吨。1992年、1993年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损失小麦4万吨;2005年小麦吸浆虫在叶县、舞钢、鲁山、湛河区等地大面积发生,局部地区产量损失严重,个别田块甚至绝收。另外,由于我市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信息灵通,植物及植物产品的调运频繁,危险性病虫草害传播的机率较大。全市每年生产小麦、韭菜、玉米等种子(苗)约4万亩,每年调出、调人植物及植物产品1.5万批(次)左右,调运量约3亿公斤。据2003年普查统计,全市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共10种,涉及5个县(市)、区,部分检疫病虫已造成严重危害,农业植物生物灾害对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威胁很大。 1.5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市内可以预见的国家禁止进境一类、二类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新发生危险性有害生物等突发性植物疫情,以及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小麦吸浆虫、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土蝗、甜菜夜蛾等重大农业植物生物灾害。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各级政府要成立农业植物生物灾害应急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或指挥部,研究决定本辖区内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控制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负责组织、协调本地区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控制工作。领导小组或指挥部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或总指挥,成员由农业+财政、公安、交通、科技、宣传、工商、通讯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或指挥部设立办公室,挂靠同级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本预案及本地区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控制的日常工作。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机构要做好本地区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警、控制及组织相关技术研究工作。 2.2应急组织体系 农业植物生物灾害应急控制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农业、财政、公安、交通、科技、宣传、工商、通讯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发生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时,各级政府按预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各级农业植物生物灾害应急控制领导小组或指挥部做好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控制组织协调工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生物灾害控制工作方案,负责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传播途径调查和封锁、控制、扑灭等应急防治工作以及采取措施对保护区实行保护的工作;财政部门做好生物灾害应急控制经费安排;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工商、物资部门做好生物灾害控制物资组织供应和社会市场监管工作;交通部门保障生物灾害控制物资顺利运输及配合做好生物灾害封锁工作;科技部门做好生物灾害控制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宣传部门及时宣传生物灾害控制工作和普及有关知识,通讯部门负责保障应急控制通讯顺畅。 2.3应急联动机制 发生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时,根据生物灾害预警级别及时启动该地区相应的应急预案,严格执行疫情的监测、预警、报告、决策、处理制度。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发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与协作,落实好各项应急措施,统一联防联动,切实做好农业植物生物灾害控制以及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必要时可启动军队、武警实施应急联动或实行飞机喷药防治。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植物生物灾害监测系统,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机构要及时收集可能对本地区造成重大影响的农业植物生物灾害信息,每个县(市)要在本行政辖区设立农业植物生物灾害监测点3—5个,每个区要设立1—2个监测点,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及重大生物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严密监控。 严格农业植物生物灾害监测制度。各级农业部门所属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机构要做好农业植物生物灾害监测工作,特别要做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