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人民政府2006年主要工作目标督促检查要点》的通知 唐政办函〔2006)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理区、工业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市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市政府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了需要统筹抓好的主要工作。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要求,为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市政府办公厅据此制定了《唐山市人民政府2006年主要工作目标督促检查要点》。请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结合贯彻落实省委六届九次全会做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的建议》精神,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市政府确定的14个方面84项重点工作,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把各项工作真正做深、做细、做实,扎扎实实干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确保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市政府督查室将逐项跟踪督查,并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 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唐山市人民政府2006年主要工作目标督促检查要点 根据市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和市政府十二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制定市政府2006年主要工作督促检查要点。 一、在曹妃甸开发建设上 1、抓紧做好曹妃甸工业区总体发展规划和码头岸线、循环经济等专项规划,力争年内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责任单位:曹妃甸工业区、发改委、规划局) 2、加快港口建设步伐。做好LNG码头及储罐区一期工程的开工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煤炭码头年内完成港池航道、装卸系统和供水供电等工程建设,确保2007年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继续完善矿石码头服务功能,争取年内实现运量1000万吨。(责任单位:曹妃甸工业区、发改委、水务局、城管局、供电公司) 3、狠抓大钢项目建设。加快吹填造地进度,保证项目用地需求。尽快落实大钢建设方案,抓紧做好大钢开工建设各项准备,力争3月份动工,年内进行部分设备安装,2007年底400万吨生产能力竣工投产。(责任单位:曹妃甸工业区、发改委、工促局) 4、配套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迁曹铁路工程建设。迁曹铁路建设工期由原计划两年压缩至一年,时间紧、任务重,但要确保年内实现全线贯通。要进一步加快供水工程、西通路和通岛路东扩等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竣工,实现工业区路水电讯的全面配套。(责任单位:发改委、曹妃甸工业区、水务局、城管局、交通局、供电公司、电信公司、网通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及各相关县(市)区政府) 5、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大跑办力度,加快推进曹妃甸电厂、原油码头、原油储备基地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国家尽早批准实施。(责任单位:发改委及项目单位) 6、抓紧编制唐山港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确定两大港区的功能定位,完善唐山港京唐港区功能,整合港口资源,全力打造唐山港国际大港的品牌。(责任单位:发改委、规划局、曹妃甸工业区、海港开发区) 7、进一步抓好海港、南堡开发区以及沿海各县区的建设和发展。支持冀东油田1000万吨油气开发、唐山中厚板、开滦焦化等一批沿海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经济,构筑沿海经济隆起带。(责任单位:发改委、国土局、海港开发区、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沿海各县区政府及项目单位) 二、在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上 8、优化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围绕打造精品钢材、优质建材、基础能源、装备制造和化工“五大产业基地”,加快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步伐。重点抓好36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提升产业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品种、质量、整合”步伐。力争到年底全市钢铁冶炼企业降到20家,单家企业铁钢材配套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以上,重点抓好130万吨冷轧、津西H型钢等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板带比提高到60%。(责任单位:发改委、工促局、科技局) 9、推动钢铁行业健康发展。要引导钢铁企业积极做好适应性调整,强化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责任单位:工促局、安监局、国土局、质监局、环保局) 10、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要进一步培育扶强“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四大高新技术产业群,抓好高性能结构材料研发、盐化工接续产业等一批重点高新技术项目。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责任单位:科技局) 11、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创业辅导体系,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争新增担保资金2亿元。(责任单位:工促局、银监局、人行、科技局、人事局、劳动局) 12、加强经济运行调节。搞好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增加电力、煤炭等重点生产要素供应,努力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责任单位:工促局) 三、在新农村建设上 13、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全面取消农业税,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补助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形成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财政局、农业局及各县(市)区政府) 14、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品农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业品牌。年内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0万亩以上,优质专用粮食面积达到365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发展到265万亩。继续把畜牧水产业作为农业第一大主导产业来抓,健全“五大良繁体系”和动物防疫体系,进一步加强优质奶牛、瘦肉型猪和优质水产品等特色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农业局、水务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监局、工商局) 15、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发展壮大乳业、瘦肉型猪、果菜、板栗、花生、水产品六大龙型经济,积极培育肉牛羊、食用菌、甘薯、花卉和林产品加工等五大新兴产业。抓好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建设。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疫、良种繁育、质量安全和农产品流通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行业协会功能,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7%。(责任单位: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林业局、商务局、供销社、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及各县(市)区政府) 16、积极发展劳务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