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字体:
【发布部门】 山东省  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鲁政发〔2009〕95号
【发布日期】 2009-08-10
【实施日期】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鲁政发〔2009〕95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精神,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重要支撑作用,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省份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整合优化科技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实现优势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关键领域的技术跨越,建立完善有关政策体系,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重点产业振兴,快速提升民生科技,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国家和我省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找准科技发展的努力方向,把科学技术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贯穿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的各个领域。
  2.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发展后劲。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推动自主创新,既要应对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又要着眼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贯彻于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解决经济运行深层次矛盾,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坚持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政府宏观导向作用,高效整合有关资源,集中力量,争取早日在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4.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增强科技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人才为先,大胆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善于吸收利用一切优秀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主要措施
  (一)围绕扩大内需组织实施好重大科技专项。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搞好顶层设计和宏观布局,以重点行业的关键技术和重大创新产品为突破口,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发展潜力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已有较好基础、对扩大内需能够产生直接作用、可以尽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产品的重点项目,以省市财政资金为纽带,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带动企业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实现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3-5年内,形成一批过千亿元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每个产业中形成数个过百亿元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
  1.电子信息。围绕振兴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支持高端服务器及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新型电子仪器及元器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现代服务业相关产品等,发展壮大信息技术产业。
  2.装备制造。围绕振兴装备制造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制造业信息化、工业自动化、成套装备及产品、精密配件产品等,为打造山东制造业基地和传统产业升级打下基础。
  3.新材料。重点支持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纤维、陶瓷纤维及制品等,大力培植优势产业。支持聚氨酯材料、有机氟材料、有机硅材料等,形成优势产品及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支持纺织等传统纤维材料的生产,支撑纺织行业振兴。
  围绕金属的冶炼和加工,重点支持特种钢及粉末冶金、铝镁等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发展新型金属材料及制品。
  4.能源与交通。重点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兴环保能源开发,建设新能源生产基地。
  围绕振兴石化行业,重点支持新催化技术、新分离技术、纳米技术、煤化工等,提高石化行业的产出和效率。
  围绕振兴汽车行业,重点支持新型节能环保车辆、高速列车关键配套产品、汽车配套材料等,发展新型特种交通运输车辆。
  围绕振兴船舶行业,重点支持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及海洋装备配套产品等,提高我省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5.农业新技术。重点支持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马铃薯、蔬菜、苹果、特色果品、规模化畜禽、海珍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名优农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检测、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提高产出和收益。
  支持农村信息化、农业机械装备、农业资源评价与精准利用,推进农业生产的良种化、信息化、机械化、精准化、专业化建设。
  6.新药创制。围绕创建国家综合性新药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创制和新型医药装备等研制,发展壮大医药行业。
  7.节能环保。重点支持造纸、纺织、石化、冶金、煤炭等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重点领域的环境保护技术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生态山东。
  8.科技兴海。重点支持养殖与加工、海洋药物与化工、海水综合利用等,集成海洋科技优势,强化成果的转化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1.实现高新技术发展的目标。“十一五”期间,我省要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的目标。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统计调度工作,抓好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落实,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的市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确保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低的市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有较大提高。
  2.加快创新型园区建设。要加快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建设创新型园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以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展我省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从政策、资金、计划等方面给予倾斜,争取尽可能多地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试点。立足于园区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吸纳和承接高端产业资源,大量培育创新型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现特色产业上中下游的配套衔接,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园。抓住国家要选择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机遇,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争取在新一轮国家高新区扩容中抢得先机,力争1-2家省级高新区跻身国家级高新区行列,带动我省高新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三)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1.支持源头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研究院、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建设,争取中科院北京软件所、中科院光电院、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所等单位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发挥好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的作用,积极争取中科院在山东设立分院。加强重点实验室共建培育基地建设,新建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努力打造大型公共开放基础研究平台。
  2.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支持有优势、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创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扩大其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我省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搞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工程实验室、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支持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其支撑和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1.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积极推动我省各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组织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共性问题,开展技术合作,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培育产学研结合、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创新资源合理衔接和共享共用,为企业创新和产业持续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2.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开展省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力争3-5年内,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力争我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大的突破。加强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运用各类政策性引导计划、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
  (五)突出优势,提高农村和海洋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1.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全面推进农业良种化进程,重点提高农业种质创新能力,加强农业优异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与创新利用研究,建立农业生物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全省农业品种育种协作网络和现代农业育种技术体系。加强农业机械化装备研发,着力提升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水平,创新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培育现代农业机械装备企业。全面推进农业精准化管理,开展全省农业资源科学普查与分析,初步掌握我省土地、水文、气候、气象等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建立我省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精准化生产关键技术、装备与产品公共平台,围绕测土配方施肥、生产过程精准化管理等农业精准化产业环节,推动全省精准化农业发展水平。率先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完善农业标准化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检测技术体系、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建立现代物流技术体系、特色农业生产技术体系,通过专用品种选育、配套技术研究、产品标准制定、物流体系建设,初步形成10个产业集群,拉动产业链条和相关产业,实现科技拉动经济发展、拉动农村需求的根本目标。
  2.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整合各类创新平台和信息资源,完善“多网合一”的信息高速通道,建立全省农业信息综合技术平台,建立从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等环节的全方位专业化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加强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组成一支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农业信息化队伍,建立完善“公益+市场”的信息化服务机制。继续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实施农村信息化,重点支持10个专业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及100个信息服务站,建立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40-50个,示范县(市)50个,通过农业信息化提高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和品牌效益。
  3.积极培育海洋新型产业。突出我省海洋科技人才、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以青岛市为龙头,以环渤海的潍坊、东营、滨州等市为西北翼,以黄海沿岸的烟台、威海、日照等市为东南翼的山东半岛海洋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发展海洋仪器装备国产化技术、现代特种船舶与高端产品配套技术、海洋天然产物与生物质能源技术等三大系列高新技术,建立海洋精细化工、海水综合利用、海洋仪器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集群和国产化基地,大力提升我省船舶设计制造和配套能力,积极推动我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4.大力提高海洋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建造、国家深潜基地建设等重大科技工程。突破海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检测技术,开发赤潮、浒苔爆发、风暴潮和海洋地质灾害等灾害的预警预报和控制技术,建立综合性、立体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与功能的研究、保护和恢复,逐步构建起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生态安全格局。着力突破现代化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海水资源深度开发技术,提升海洋传统支柱产业水平。建立海洋高技术产业化园区、海洋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资源节约型开发利用示范区、海洋新兴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聚集示范区。充分发挥海洋技术创新龙头地位,大力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六)加强民生科技工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突破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加大对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针对“五节一循环”(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和循环产业)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组织攻关,以节约型科技企业、园区和城市示范,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围绕废水、废气、废固弃物的减排,组织科技攻关,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2.加强医药卫生领域的研发。充分利用我省良好的创新药物研发基础和技术储备,认真对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加强重大医药创制,积极筹建“山东省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努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开放式的综合性创新药物技术研究大平台。加快疾病防治、公众卫生、医疗器械国产化等技术研发和应用,结合基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建设,推广一批适宜技术和设备,提高社区、乡镇医疗水平和质量。加强国家级中医药现代化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体系、中药生产体系、中药市场服务体系和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等四大体系,打造现代中药产业。
  3.组织公共安全科技攻关。加强公共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在矿山安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煤矿重大安全预警关键技术与快速救援系统、城市地震应急响应工程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加快公共安全装备现代化,开展保障生产安全、生物安全及社会安全等领域的重大应急装备和防护产品的开发和生产。
  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保障支撑措施的落实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好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农业良种工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等专项计划,适时调整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加强资源整合,大力支持产业振兴、企业创新、民生科技、平台建设等重点领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009-2010年,省级财政投入达到10亿元以上,各市要结合实际增加科技投入,优化投入结构,市县财政投入达到20亿元以上,带动社会科技投入500亿元以上,用于各项科技支撑措施的实施。
  (二)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要深入研究利用金融资本发展科技的政策措施,充分落实国家支持科技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挖掘金融机构的资金潜力,努力探索科技担保、科技保险、风险投资等多种科技金融结合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经批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设立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有条件的市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拓展高新技术企业对外合作、国内高新技术产品应用以及融资方面的保险险种,建立利用科技保险对使用自主研发首台(套)设备的风险补偿机制。
  (三)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利用当前金融危机给企业形成的倒逼效应,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制定落实《山东省科技创新企业技术开发费认定办法》等促进企业创新的有关具体政策,明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范围和企业技术开发费的组成,落实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让企业了解政策,享受政策给企业带来的优惠。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要组成政策宣讲团,进行政策宣讲培训,促进企业自觉地走上依靠自主创新求生存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力度。坚持“保质增量、质量并举”,推动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稳步增长,国外申请专利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加速推进以山东半岛城市群、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依托的东部知识产权密集区和以中西部九市为依托的西部知识产权活跃区建设,逐步形成沿海知识产权密集带、沿线(胶济、京沪铁路线)知识产权隆起带和沿河(黄河)知识产权新生带。积极落实《山东省工业企业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培育优势企业、培植知识产权试点。强化专利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假冒专利行为和涉及专利的诈骗行为。
  (五)组织实施好百千万科技合作创新工程。围绕我省科技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引进和动员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新引进100个高校、科研单位来我省建设分支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区域资源优势、生产优势、市场优势与优势科技资源的对接和整合,筛选、推动1000项成熟的技术成果尽快实现转化,支持10000名科技人员深入到企业、农村、经济建设第一线,帮助改善管理、开发产品、创新技术、解决困难。
  (六)加强创新人才及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引进。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8〕33号),创造良好环境,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用3-5年的时间,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力争有30名引进人才进入国家“千人计划”、有2-3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进入国家级基地行列。努力提高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中海外人才的比重,优化我省人才队伍结构,在高新技术、高级管理、高创意人才及学科领军人才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八月十日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