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法规 >> 法律文章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字体:
【发布部门】 山东省  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鲁政发〔2009〕84号
【发布日期】 2009-07-14
【实施日期】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 地方司法
【法规类别】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
鲁政发〔2009〕84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现就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标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标准化工作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化法》,制定实施了《山东省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制修订地方标准1230项,不断加大标准推广实施力度,主要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5%以上,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总体上看,我省标准化工作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社会公众标准化意识不强,地方标准体系不健全,采用国际标准比例偏低,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部分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标准的作用和地位日趋突出,标准竞争成为继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之后层次更深、水平更高、影响更大的竞争形式,标准已成为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实施标准化战略是提高全省经济竞争实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标准化战略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将标准化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抓实抓好,为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以支撑自主创新、推动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为目的,以促进标准的研制、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推动标准的实施、强化对标准实施的监督为着力点,以建立健全市场导向、企业为主、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各方协调的推进机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企业为主原则。实施标准化战略要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坚持市场引导原则。实施标准化战略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先导,密切标准化和市场的联系,为市场需求提供技术支撑,适时更新标准。
  3.坚持政府推动原则。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要加强政府宏观指导,注重部门协调。
  4.坚持面向国际原则。实施标准化战略要面向国际,合理采用国际标准,有效应对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挑战,全面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
  (三)工作目标。
  1.总体要求。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建设和技术发展需要的标准化工作体制和工作模式,建成“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标准化运行机制;形成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机制;形成一支熟悉国际、国内标准制定规则,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标准化专家队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的标准研究、制定、实施的工作体系;建立先进的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培育一批研制先进标准、采用先进标准的优势企业群体,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加强标准化研究服务机构建设,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建成具有强大辐射功能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到2015年,标准化工作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标准化工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具体目标。到2015年在我省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0项,制修订国家标准500项、行业标准500项、地方标准1000项,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秘书处及工作组(WG)30个,馆藏标准文献达到70万件;积极组织实施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工作,强化我省标准化基础。全省各县(市、区)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0个、食品标准化示范项目100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500个、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00家,开展标准化研究项目50项,形成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主要任务
  (一)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产品整体竞争力提升和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建立比较完善的涉及种养殖、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突出抓好重要农(林、水产)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方法、农产品市场准入技术要求、农艺技术规范、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农机化技术等的标准制修订;抓好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标准制定。胶东沿海地区、胶济沿线基本实现农业标准化,全省瓜菜果茶食用菌等达到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质量检验检测网络。推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和终端产品质量认证,逐步实现与国际认证标准的接轨,扩大我省农产品的品牌优势。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示范引路,带动广大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树立品牌意识,把推行农业标准化与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创建品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等工作结合起来,争创一批按标准组织生产、在国内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业名牌产品。
  (二)全面推进重点工业领域和建设领域标准化工作。围绕推进工业调整振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做好工业领域标准化工作。重点围绕技术改造“新特优”工程,抓好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海洋技术等13个新兴产业领域的标准制定;加快轻工、纺织、化工、冶金等10大重点行业调整振兴,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标准体系建设;抓好40个特色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制修订;积极推动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制定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标准运作模式,不断增强我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打造自主品牌、优势产品和骨干企业为目的,培育和发展300个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鼓励产业集群内形成技术标准联盟,以标准的提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标准化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聚集度。加快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以建筑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程质量和安全为重点,着力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建筑与太阳能光电利用、城乡建设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
  (三)着力提高服务业标准化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我省服务业繁荣发展过程中的技术支撑作用。落实好全省服务业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形成全省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调推进的良好工作环境。健全我省服务业标准体系,重点抓好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科技与信息、现代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中介服务等民生性服务业标准制修订,用标准引领服务业发展,用标准规范服务业业态,用标准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围绕省政府确定的“服务业三大载体”(重点服务业城区、重点服务业园区、重点服务业企业)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在抓好我省现有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标准化试点的覆盖范围。以济南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切入点,设立一批服务外包标准化试点项目;围绕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设立一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围绕推动品牌鲁菜建设开展鲁菜标准化试点,提升社会对服务业标准化的认知度。
  (四)积极推进信息化领域标准化工作。在“三农”信息化、工业信息化、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等重点信息化领域加快标准化进程,加大标准研制力度,健全我省信息化领域标准体系。在涉农信息服务、数字矿山、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数字社区、远程教育、数字旅游、现代物流、电子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网络信息安全、一卡通、航运信息中心、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中心等领域,制定一批基础性及应用性标准,设立示范工程并加强应用推广,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信息化推广应用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标准化手段促进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间及各级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
  四、实施标准化战略的重点工作
  (一)增强标准化意识,加强标准化组织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开展标准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的标准化意识,形成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良好氛围。要积极推动我省优势企业、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承担国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培育和组建符合我省产业发展实际,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形成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积极跟踪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的工作机制,用标准提升我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标准研发,提高标准化水平。以产业聚集为基础,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骨干,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和检测机构的专业优势,强化标准研发工作。科技和标准化管理部门要联合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生产经营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标准的研制。建立科技创新向技术标准的转化、标准研究促进科技创新、标准应用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行机制;推动技术标准研究创新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研究开发、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密切结合,努力实现科技研发与标准研发同步,将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成果纳入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创新研究和检测方法标准研究,提高标准水平。
  (三)坚持以企业为主原则,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发挥企业在标准化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标准化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标准化工作的投入,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支持有实力和有积极性的企业更多地参与标准化活动,让更多的国际、国家标准反映山东技术创新优势和特点。工业企业要按照国家对工业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要求,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服务性组织要按照国家对服务业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建立以质量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主要内容的标准体系,全面提高服务理念、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抓好标准实施,提高标准覆盖率。全面贯彻《标准化法》,做到强制性标准必须实施,违反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通过政策引导、认证认可、示范试点等形式,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不断提高标准覆盖率。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编制发布《山东省重点工业产品和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指南》,把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农业作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增强市场在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中的作用,提高采用国际标准管理机制的有效性。以振兴我省经济为目的,提高我省地方标准的采标率,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导向性。进一步加强我省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进口国标准和WTO/TBT信息的跟踪收集。加强对主导产业重点产品执行标准与国际、国内标准水平的比较研究,指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充分利用国家、省级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平台,对主要出口企业实行预警信息通报服务,使企业及时主动应对,减少出口贸易损失。各级政府要把采用国际标准工作与其他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采用国际标准的项目,应列入各级技术进步计划中;对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在重点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等推荐活动中应优先采购。
  (五)加快标准化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标准化研究服务平台建设,扩大和深化“山东标准网”的服务功能,建立涵盖国际标准化资源、国家标准化资源、地方标准化资源、WTO/TBT/SPS资源、标准文献服务资源等的服务系统。进一步改进标准信息获取方式,为社会提供权威、准确、全面的标准化动态信息,面向全社会提供标准化服务。鼓励建立标准化服务机构,面向全社会为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实施工作提供服务。
  (六)搞好标准宣传贯彻,强化标准监督。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力度,使重要标准得到全面贯彻执行,推进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为标准实施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要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市场准入,强化对纳入国家市场准入制度的标准实施有效监管。在办理有关行政许可时,严格按照有关强制性标准进行把关。要加强标准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和反馈工作,加强认证认可工作,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各地标准化工作成效,将作为各地质量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五、实施标准化战略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标准化战略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标准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全力推动标准化战略的实施。省质量兴省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战略的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共同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及协调工作。各市、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机制,加强对实施标准化战略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二)加强协调配合。各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标准化战略的实施。质监部门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科技等部门要落实标准化的发展规划、资金支持和奖励措施;民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海洋与渔业、商务、卫生、环保、林业、工商、食品药品监管、旅游、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要做好本行业标准化的组织实施。
  (三)加强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实施标准化战略经费。省财政对承担和参与标准制定、承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国内技术对口工作、承担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以及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单位给予积极支持。各级财政也要积极支持标准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宣传和人才培养。要切实搞好标准化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的舆论宣传、监督作用,提高标准化在生产经营和消费者中的认知度和普及率,使标准化走进社会、走进企业、走进千家万户;利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技术机构的培训力量,加强对从事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部门要将标准化知识纳入教学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标准化课程,设立标准化相关专业。充分发挥各行各业标准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良好环境。通过国内外培训与合作,发现一批既有标准化知识又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为实施标准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十四日

分享到:
无需注册,30秒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