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律师咨询
孙弥律师网
http://www.lsbar.com/18157867368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
18157867368
首页
通知公告:
手  机:18157867368
邮  箱:3086317319@qq.com
执业证号:13311201810032055
执业机构:浙江丽阳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北街368号丽福大厦5楼
专长领域
刑事辩护

 

孙弥律师进行在线法律咨询
请输入你要咨询的标题:
请输入你要咨询的内容:
律师文集 lawyer proceedings 
刑事辩护中刑事律师如何保护聋哑人和盲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孙弥   时间:2018-11-14 10:41   点击量:405

   

   


文章导读:又聋又哑的人,又称聋哑人,是指丧失听觉能力和口头语言能力的人。盲人是指丧失视觉能力的人。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尽管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都属于生理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但从我国刑法规定看,一方面,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们具有一定的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他们应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生理上的严重缺陷,他们在接受教育以及参加社会活动等方面必然受到一定的局限,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比正常人要差。所以,刑法对他们作出了不同于一般正常人的特殊规定,即对于他们实施的犯罪行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当然,同是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往往有很大差别,而且又聋又哑或者盲人虽然生理上出现残疾,但其精神或智力是健全的,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根据他们的经济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有的可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并不会因为身体的残疾而完全丧失辨认是非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司法实践中,对他们是否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以及如何从轻、减轻处罚,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关键词:丽水刑事律师 聋哑人 盲人 犯罪合法权益

刑事律师在刑事辩护维护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构成犯罪合法权益时,一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我国刑法从人道主义和罪刑相适应的原则出发,亦规定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应当注意的是,这一规定只适用于既聋又哑的人,只聋不哑或只哑不聋的人,不适用该规定。但如果犯罪行为确实与行为人的单方面的聋或者哑有关,在处罚时也应当予以考虑。

2、对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犯罪从宽处罚,是法定的从宽处罚原则。因此,对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犯罪进行处罚时,首先应当考虑对这类人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刑法并没有规定对于聋哑人及盲人犯罪都绝对地一律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而是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所以,对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以决定是否从宽处罚。只有对那些确因生理缺陷,影响了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才能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那些智力发育正常,对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完全的辨认和控制能力的,也可以不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尤其对少数性质恶劣、危害后果严重的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犯罪,则不应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犯罪,法律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这是对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犯罪的刑事处罚原则。因此,对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犯罪,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免除刑事责任的问题。在刑罚适用中应当避免规避法律片面强调人道主义,在对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犯罪进行处罚时,出于对行为人的怜悯之情,无原则地扩大对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的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

总之,司法机关在对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犯罪裁量刑罚时,应当根据行为人实施犯罪时实际刑事责任能力的强弱、犯罪的性质和危害程度来综合考察,决定对犯罪人是否适用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以及是适用从轻、减轻处罚还是免除处罚,关键词丽水专业刑事律师

来源:丽水专业刑事律师

回到 刑事辩护与案例 栏目

                                 




                                 


分享到:
 
技术支持: 律友网 版权所有:孙弥律师  律师执业证书号码:13311201810032055
联系地址: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北街368号丽福大厦5楼  手机:18157867368 您是该网站第220301位访客
总站网址:http://www.lsbar.com/ 管理员登录  沪ICP备11010054号   技术/客服:TEL:400-960-2006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会员介绍、成功案例等信息,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其本人负责。律友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规避您的风险,建议您在聘请律师前务必到其所在律所或通过当地律师协会、司法局核实律师身份信息。